2010年5月25日

揍仔實例二則

(一)

本人最討厭小孩子在公眾場合嚎哭、發脾氣,故此我絕對不讓自己小朋友有此種行為。

小女兩歲左右,我帶同她和哥哥學完‘功夫’回家途中,不記得是何原因小女因被我責罵後哭過不停:邊行邊喊。我已經由好言相勸收聲至停下來發出警告,如她繼續喊,我將會留下她在街上。小女當然是繼續邊行邊喊,剛巧行人路邊‘鐵絲網’有雜草叢生,我二話不說將她按在‘鐵絲網’旁,用雜草纏住她的小手,告訴她要答應我不再喊才帶她回家。當時我相信她和哥哥必然驚訝,但我堅決表示下,她哭著答應。我便放開她並牽著小兄妹繼續上路。過不了3分鐘,小女可能越想越傷心,又繼續喊起來,我再次提醒她不要哭,但小朋友當然不會立刻做到。又剛巧遇到路邊有‘鐵馬’欄路,我再將她放於兩張‘鐵馬’之間,吿訢她繼續喊的話,我真得會把她留在這裏,說完拖著哥哥走!她立刻停止哭聲,我鄭重告訴她和哥哥,我不容許小朋友在公眾場所發脾氣,故他們必須記住,然後我們便一同回家。


(二)

‘賴床’是其中一項不容許的習慣

當子女在小學時,每朝6時15分起床,7時10分便出門上學去!

我每天都負責叫醒他們起床返學,但他們知道我只會提醒三次,如不自懂自覺起床便後果自負!例如上課遲到會被罰,不能早到學校與同學仔玩…等等。

假如他們今早‘賴床’15分鐘,我會告訴他們今晚將早睡15分鐘。原因是睡眠不足才會導致‘賴床’,故解決方法就是早點睡覺,因此所有的生活作息:包括晚飯、閱讀、練琴、看卡通片和做功課都需要配合時間,讓他們知道這15分鐘不會白白得來的。我的做法是:準時是最重要的!這次出門時間有所延誤,下次必定要提前時間作準備!

我想講的是:你要堅定地告訴子女你的要求,堅決執行你訂下規則,還要從少開始才能達到.

古語有云:學好要3年、學壞只要3分鐘。愛子女是我們的天性,但過分愛護便變成縱容!

誰的責任

報章稱現今的小孩沒有自我照顧能力,而他們的家長卻不認為是一個問題,有學者又希望政府做些工作改善,閱後不得不講一些個人的意見!

培養小朋友成長究竟是家長的責任?學校的責任或者是政府的責任?

以我個人‘揍仔’經驗,認為除了小朋友的性格是天生外,例如:固執、急燥、粗心大意、認真、好奇等,其他的生活習慣、興趣和自我照顧都應該是家庭的教育。正如早前有朋友安排其3歲小兒到‘Playgroup’學禮貌,我的大兒子聽後說:難道他們是沒有家教的嗎?禮貌也要到外邊學?我想講的就是:小朋友的生活習慣、對人對事的態度都是身為家長的我們所給予、所影響、所教授的!!

小朋友從出生到知性—零至5歲,已經在父母親的影響下建立了基本的生活模式:如果父母都喜愛戶外活動或閱讀,小朋友較少喜歡打遊戲機;父母生活沒有規律,小朋友對於守時、及對訂立的規矩亦會漠視;父母經常吵架,小朋友對事物的錯對觀念會含糊不清;如果父母生活散慢,或者任何家庭事務都倚靠家傭或家人,小朋友不會學到如何自我照顧,事事倚靠別人處理。


學校的責任是教授知識、老師的責任是協助學生學習,對人對事平等處理、政府的責任是建設安穩的社會,讓人民安居樂業。你將一個無記律、無責任心、不懂自我照顧、連家長也覺得沒有問題的小孩交給其他人管教,我真是不知道究竟是誰有問題了!?一個無紀律、無責任感、無方向的孩子,我唯有祝福他/她一生幸福順利!!

我們除給予小孩子生命外,還需要教和養!以身作則、身教和言教是不二法門!他們並不需要名牌衣飾、是你強加在他們身上;無數新奇玩具和精品、是你買給他們的;他們視責任和紀律如無物,是你縱容他們的!

記住:不要對小朋友太心軟!不要朝令夕改!父母口勁要一致!做得好要讚!做錯要罰外,還要解釋原因和更正!改變小朋友的壞習慣,要給予時限!但不可一推再推!全家成員都要合作才能成事!

下次講一些本人的經驗作交流!祝生活愉快!

2010年5月18日

做功課

‘做功課’原本是小朋友的責任,由於現今教育制度、學業競爭激烈,‘做功課’漸漸變成家長的責任。

當日我的小朋友是半日制上課的,故此他們放學回家,吃過午飯約2時開始‘做功課’,5時半前必須將功課和溫習完成,除非有不懂的和美勞功課才留待我協助,以便我放工回家可檢查功課和問書。總之所有功課和溫習只可在晚飯前完成,那時沒有電腦可玩,空閒時看預錄的卡通片和圖書,9時便上床睡覺,明早6時15分起床返學。

如果我或者Daddy在家,適逢他們‘做功課’和溫習時,他們各自在房間努力,我們大人則坐在廳中看書作支援,讓他們知道隨時有人可查問。而我們倆亦只會讓其中一人查閱功課,以免因為我們倆對功課的不同要求和理解,讓小朋友不知所措,對父母的要求無所適從。

我們要了解和接受自己小朋友的長處和短處,這才能讓他們輕鬆學習。小學時,小兒是個沒耐性和粗心的小孩,所有需要耐性做的功課,如勞作、畫畫和寫字(包括中英文字),他一定做完但絕對稱不上好(勞作隨時需要出動爸媽幫手),因此對於這幾樣功課只要能完成它便行了,盡對不會要求他寫得靚、畫得好。對於默書、測驗、考試的溫習問書,問過一次書後很難再問多一次,他便‘睬你都儍’!小女是個自我要求高的小朋友,無論任何功課、溫習、練琴都全力以赴,因此和她對功課、溫習等都必須仔細和認真,否則會要求你多問一遍。

由於星期日早上我們會返聖堂參與感恩祭,他們參與主日學。因此所有功課和溫習,必須在星期六完成,從不充許因為溫習功課或做作業而缺席主日學。藉此訓練他們對記律的堅持,對自己行為的責任心。

現今的小朋友是全日上課的,放學後已經3時許,完成功課和溫習已是晚飯的時候,或許有些小朋友尚未完成當日的功課。本人覺得晚飯後應該是休閒時間(親子時間),一切的活動都是輕鬆的、自由的、沒壓力的。試想想,大人和小孩已經忙碌了10個小時,體力和腦力已經降至低谷,再勉強學習或溫習都是‘事倍功半’的,還會因此傷及親子關係。我會建議讓小朋友10時前完成功課,溫習未能完成也要睡覺。明早7時起床吃過早餐後,將未完的書再問一次便行了。如果成績不好讓他們有所警惕;如果成績理想便讓他自行決定溫習時間,總好過在晚上互相折磨!

記得:早睡早起、豐富早餐,是小朋友重要和有益的生活習慣。我們只需要培養小朋友的記律,漸漸成為他的生活習慣,他們學習如何分配時間,而不是需要父母時時提醒和催迫。

我們當然希望子女學業出眾、名列前矛、進入心儀的學校,但仍然不能忘記子女的健康、能力和個性。最重要的是父母子女之間的信任和溝通!不要讓你的冀望掩蔽了子女心願!不要讓你的要求掩蓋了子女的努力!願天下父母共勉之!!

2010年5月12日

一本好書

最近看了一部值得向大家推介的好書—親愛的安德烈—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,作者是龍應台女仕及她的德藉兒子 Andrew。

由於她倆母子分隔香港及德國兩地,龍女仕希望能了解轉眼已成年—當時是18歲的兒子,邀請他以通信的形式共同寫一個專欄。內容並不限於母子感情的交流,亦有中、青兩代之間對東、西社會文化、生活態度的分享、倆代之間對彼此關係的冀望差異,對我來說是身同感受和共嗚不矣!

雖然龍女仕比我年長幾年,但我們都是50/60年代出生。當時無論台灣或香港,社會較為簡單和貧乏,彼此的生活背景十分相似,我們都是經自我奮鬥才增取到現時的狀況;而我們的兒女亦是80年代出生的青年,他們生活安穩、社會資訊發達,故此書中提及倆代之間對人、對事的矛盾、衝突,或多或少我都曾經經歷過,而龍女仕往往寫出我們作為母親的感受和反應,道出了母親的心聲。母親對兒子培育、支持;Andrew對母親的尊重和愛慕,在書信間往往不經意的流露出來,讓人感動!兒子對母親的獨立宣言、母親面對兒子的拒絕,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!書中還刋登不少的讀者的回應,反應出中、港、台及海外華人倆代之間的關係,讓我們更有多方面的認識和了解。

我亦鼓勵年青人閱讀此書,藉此多了解上一代—父母—對你們的冀望的原因和背景,讓彼此更能互相接納和體諒!

現今家庭生活已經被電腦、遊戲機、學業、工作佔去了,父母與子女的交談究竟佔多少時間呢?彼此了解有多少呢?願天主父母子女能彼此愛慕和尊重!重建彼此的信任和了解!